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時尚 > 傳統村落亟待科學保護和創新利用 正文
時間:2024-11-01 09:50:37 來源:網絡整理 編輯:時尚
傳統村落亟待科學保護和創新利用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2024-10-29 03:40
調查問題加載中,傳統村落請稍候。亟待
若長時間無響應,科學請刷新本頁面
【專家學思】
作者:俞孔堅(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學院院長)
我國目前已將8155個村落列入傳統村落保護名錄。保護在這些村落的和創保護與利用工作中,我們既見證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的新利積極探索,也面臨著諸如千篇一律的傳統村落同質化、虛假的亟待仿古建筑以及過度旅游開發等問題所帶來的挑戰。
傳統村落的科學本質屬性及其面臨的挑戰
我國傳統村落歷經千百年的風雨洗禮,與自然山水和諧共生,保護孕育出了獨特的和創生產生活方式和循環往復的生態系統,也塑造了相應的新利社會結構。但近半個世紀以來,傳統村落快速的亟待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已經深刻改變了大多數村莊的傳統風貌和生態平衡。如今,科學僅剩不到1%的傳統村落未能融入工業化的浪潮,它們如同遺世獨立的桃花源,而其中的居民正急切地追趕著工業化的腳步。面對工業化帶來的挑戰,傳統村落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在接納工業文明的成果時,選擇那些對生態和景觀友好的元素,同時摒棄那些不兼容的技術和基礎設施。這不僅涉及保護和修復生態系統,構建生態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也關乎如何將這種高品質的生活市場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實際上,我國的廣大鄉村不可能完全拒絕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道路,也不可能讓全國60多萬個行政村都去工業化,以實現城市居民心中的桃花源夢想。然而,對于這不到1%的傳統村落來說,有選擇地進行去工業化,進而跨越到生態文明的實踐,是它們生存和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代表了一種與傳統發展模式不同的新路徑,為傳統村落的持續繁榮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保護與利用傳統村落的誤區
在傳統村落保護的實踐中,我們常常遇到一些誤區,這些誤區源于對文化景觀和人類生態系統屬性的不充分理解,以及對工業文明對農業文明影響的認識不足。具體來說,這些誤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缺乏系統性的保護意識。在保護傳統村落時,我們往往只注重建筑風貌的保護,而忽視了生態系統和文化景觀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這包括對水循環系統、鄉土生物鏈等重要元素的保護。同時,我們也忽視了工業化進程中,機械化農田、灰色水利工程、快速機動車道和高壓電纜等對傳統水利系統、古驛道、水口林等文化景觀元素造成的不可逆破壞。
其次,存在教條化的保護方式。在一些地區,一旦建筑被劃入保護區,往往被嚴格地按照文物保護的方式進行管理,寧愿看著它們自然倒塌,也不愿意改變其功能以適應現代利用。在核心保護區域內,任何形式的改變都被禁止,這種刻板的保護思路導致了許多建筑和景觀遺產的加速消亡。
最后,形式主義的保護現象普遍存在?!靶夼f如舊”的原則被濫用,導致真假難辨,假古董泛濫。有的地方在傳統風貌保護中,對傳統建筑的片面理解,強調某種形式和符號,如將馬頭墻視為“徽派建筑”的標志,而忽視了建筑與村落之間的有機聯系。這種做法將原本豐富多樣、富有韻味的徽州建筑簡化為所謂的“特色”,導致了惡俗的“假風貌”泛濫。
創新活化利用的思路與方法
現在,人們對優質的生態服務(如清新空氣、安全農產品、生態居住環境)和文化服務(如鄉愁、家族和鄰里關系)充滿了向往,傳統村落也成為很多國人心中的“桃花源”。在這樣種背景下,我們迫切需要科學保護和創新利用傳統村落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首先,產業振興和活化利用是傳統村落保護的基礎。這種產業應該基于新時期城鄉關系來定位,既不是簡單地回到農業時代,也不是常規的工業,而是創新和創造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生活方式。這包括高品質的生態和文化景觀服務,融合了詩意棲居、生態優質農產品、研學啟智、藝術文創和自由行旅,是生態文明和美好生活體驗的產業融合。
其次,基于自然的生態和景觀系統是提供優質產品的核心資產。在傳統村落中,修復自然的水、物質和營養循環是構建健康鄉村生態系統的關鍵。我們需要禁用除草劑和農藥,減少化肥的使用,控制塑料垃圾的泛濫。山形水系、農田肌理、景觀元素及其空間位置,包括古樹、橋、亭、宗祠等,都是傳統村落景觀真實性和完整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系統性的保護和解讀。
再次,保護和修復基于自然的基礎設施是提升傳統村落資產價值的關鍵。我們需要保護和修復民間傳統水利遺產,嚴格控制現代灰色水利工程、機動車和高壓電網的建設,保護和修復古驛道、鄉村步道,精心設計自行車道、步行道等,并構建景觀解說系統,為旅居者提供自由行旅和文化體驗服務。
最后,真實性和創新設計是傳統村落生命存續的保障。傳統建筑不能完全適應當代美好生活的需要,形式主義的“修舊如舊”不僅妨礙活化利用,也違背了遺產保護的真實性原則。創新設計不是徹底重建,而是在維護村落肌理和景觀整體尺度和比例協調的前提下進行創新。在舊建筑空間、結構和材料的基礎上,基于“原真性保護+可辨識修補+可逆性改變”的原則,精心設計,引入新材料和新形式,使傳統更加凸顯,并創造出新的價值。
保護和活化傳統村落,不僅是對農業文明遺產的整體性和真實性的保存,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創新營造。在新形勢下,轉變保護和利用的思路至關重要,我們必須行動起來,防止這些桃花源般的村落遭到破壞甚至消失,這是我們面臨的緊迫任務。
《光明日報》(2024年10月29日?07版)
[ 責編:王蕾 ]“紅果”壓枝彎 果農笑開顏2024-11-01 09:42
民族器樂?。鹤屢魳泛谩翱础?讓戲劇好“聽”2024-11-01 09:25
人工智能及其創造力——基于心靈2024-11-01 09:14
【光明時評】結構優、增長快,外貿再上新臺階2024-11-01 09:12
杭州有群“時尚工程師”2024-11-01 09:00
【這些暖心故事79】手語熱線2024-11-01 08:59
人工智能及其創造力——基于心靈2024-11-01 08:19
【光明論壇】真抓實干為民生,銳意進取譜新篇2024-11-01 08:00
作為“專史”的中國大科學工程史——《中國大科學工程史》評介2024-11-01 07:25
用好學科交叉“催化劑”,高質量建設微專業2024-11-01 07:17
湖南常德河街:穿紫河畔,續寫光陰的故事2024-11-01 09:46
《光明日報》上的葉圣陶足跡2024-11-01 09:45
啟蒙時代法國的貧困治理與濟貧思想的轉變2024-11-01 09:14
作為“專史”的中國大科學工程史——《中國大科學工程史》評介2024-11-01 09:03
作為“專史”的中國大科學工程史——《中國大科學工程史》評介2024-11-01 08:27
讓清新的婚戀觀為生活添彩2024-11-01 07:45
略談古籍與古典之別2024-11-01 07:29
作為“專史”的中國大科學工程史——《中國大科學工程史》評介2024-11-01 07:23
成交已破2萬套 北京二手房“銀十”走熱2024-11-01 07:23
三江源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實現整體提升2024-11-01 07:18